查看原文
其他

清点欲望,收拾行装,去露营吧!

在地自然
2024-08-30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动笔吧为自己 Author 在地家长-楸树

很不舒服的、闷热的、拥挤的、促狭的、难以舒展的......可这个时刻又是我计划已久,自找来的。



我们一家和在地亲子团的伙伴们露营了。作为第一次露营,不必说搭帐篷的各种崩溃和反复返工,也不必说瘾大技术差地直接挑战了雨中露营,更不必说帐篷搭好睡进来后才发现的各种纰漏,外帐轻微渗水,和老公检查了一下觉得已经仁至义尽了,终于说了当天最洒脱的一句话“听天由命吧”。


晚上一家三口终于躺下来,儿子热得滚来滚去,并即兴来了一首诗“曲项向天热热热,白毛浮水热热热,红掌拨清热热热……”唔,不错,睡袋是拼接的,诗也是拼接的。我躺在一个坑里,老公躺在一个大鼓包上,一家人累得昏然睡去,失去意识之前只隐约听见伙伴们在说“看,猎户星……”



半夜里,突然清醒过来,原来帐篷沙沙沙地响着,像是被一头巨兽温柔舔过,下小雨了,细密但有力的点击声,听着分外踏实。雨越下越大,原本滚在脚边睡去的儿子警觉地坐起,茫然四顾,我轻声呼唤“宝贝,妈妈在这。”他钻进怀里,安然睡去。摸着他毛茸茸的小脑袋,我问自己“为何要来露营找罪受?”


答案像一张弓,朝两个方向拉开,但却是一体的。向内,清点欲望;向外,找回力量。这就是露营。



在扎营之前,导师罗望子帮助大家重新审视了自己的随行物品。而这个基于对自己“需要”的准确估计,和对环境的充分了解。在徒步三公里的露营中,所需要的是足够的热量和休息。你能吃掉多少食物?休息时需要多大空间,需要什么工具?最后只带上刚好够的物品随行。在“三公里”的逼问中,厚重的书籍被减了,玩具被减了……


只有厚厚的物质外壳逐层减下来,才会发现其实自己所需要的实际上并不多。这个我有过体会,在一个被迫的、意外来临的时间段里。


2005年的毕业季,离校手续已办,但工作未定。说来也悲哀,作为一个在学校寄生多年的青年,竟没有去租一个房子稳稳等着工作消息的意识,而是焦灼地在学校周围绕圈。而且,觉得毕业就不该再向父母伸手,所以能省就省,在学校蹭师妹的床位。但师妹偶尔会留宿宿舍,所以每天晚上只有到10点多确定师妹不来了,才能安心睡下。不然就去学校附近住旅馆。寄人篱下,不确定的感觉真的难熬,可是晚上倒头睡在旅馆的小床上,竟然有心神俱安的感觉。有天晚上我突然想到,原来我需要的,不过是一张长两米,宽1米的可以安心睡下的床!感谢那段时间,让我探底自己的“需要”。12年来,很多次对物质焦虑时候,我就让自己回到2005年的7月,去体味那个时候的幸福感,狂乱的心就会慢慢平静下来,活着,从物质层面来说,并不难。



清点欲望,收拾行装,安营扎寨的整个过程,又是一个召唤力量的过程。因为,露营将最快、最直接的体现自己行动的因果。


水没带够?很好,渴着。

米带多了,剩下了,好,是丢弃?还是继续负重返回?

露营地块不平整,好,一晚上的辗转反侧。

背包上没有防潮套?睡袋湿了?忍着睡。



露营就是自己对自己负责的极致,是欲望克制的极致。成人不必说了,我觉得孩子一定要去露营,体会一下自然因果的法则,治一治各种任性、自私、冷漠的问题。说得再宏大一点,露营可以看做一次小小的人生之旅的演练,因为在人生路上,父母不可能永远来救场。


露营会让人重拾力量,更会让人重新审视自己在自然中的地位,重拾一颗敬畏心。当人走进大自然,何其渺小,何其脆弱。这一刻我们是小心翼翼的借宿的过路人,而不是自然的征服者。怎样才不会打扰到主人?不伤害到主人?从精神上来说,露营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自然的视角。


其实我并不是一来就这样想的,听到导师蚂蚁分享无痕山林的原则,提到露营结束后把小草扶正,挖“猫坑”处理自己排泄物之后回填时对土层的谨慎复原……作为农家女的我晒笑了,我想,那么农耕算什么?大片杂草被铲除,地埂被修得光溜溜的;砍柴的时候,灌木倒了,殃及更小的灌木和杂草的……环境保护者谨小慎微煞费苦心的一万个努力,可能农民一锄头就终结了。我想,好吧,你们玩你们的情结,我把我知道的现实掖紧一点。



不过,想到作为一棵草,能得到人类如此温柔的对待,却又觉得很感人。你试过躺在地上去看一棵草,想象自己是一棵草吗?原本在俯瞰的视角里那么渺小的存在,当你与它平视时,竟能发现它也在不屈不挠地指向天空,是有尊严有追求的所在。


去尊重一棵草,就是人类努力去打破自己设定的生命层级,打破惯常的视角,重新来建立与世界关系的努力。这样来看,并不矫情。我为一切微小的,甚至未知的生命感到幸运,因为还有这么一群人愿意俯下身来,愿意跪着去了解它们。奇怪这一刻我又想到了宗教,科学与宗教,其起点都有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包容,到底是什么让它们互相攻讦,变成了两把雨伞,导致两把伞下的人少有往来呢?


写到这里,时间已到23:30,睡觉时间到了。其实露营给我最大的收获是,我终于明白了人类为何要发明房子和床。这次露营受罪的入睡,让我睡在自家床上的幸福感爆棚。晚安,亲爱的你。




作者 | 楸树

6岁孩子的妈妈,70后女子,在地.亲子团成员


几次在四季市集碰到楸树一家,6岁的小石积和爸爸在滚铁环,楸树手抱琵琶,一副古代才女的气势,给我们带来一次次悦耳的享受。做妈妈的同时,从不忘却我是谁,在她细腻的文笔中,带着思考与感悟,一次次记录了那些不甘忘记的人和事。



近期好文推荐:

1.家长来信 | 不要低估孩子应对团队问题的能力

2.记木工营一次难忘的争吵

3.回到山林里的老家,过一夜无梦的美好夜晚

4.跟着“望天树”到石城自然学校看一看


正在火热进行的:

1.报名 | 八月石城mini夏令营来喽!




CONTACT US

在地自然教育


联系方式:18088469535

机构邮箱:ontheground2012@sina.cn

办公地址:昆明市五华区海源北路6号高新招商大厦507

体验基地:昆明市西山区海口镇200号石城公园内

石城自然学校


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在地自然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